據機器人之家新聞中心報道:硅谷企業家馬丁·福特最新出版的《機器人時代》一書,值得人們閱讀的最重要的理由在于,作者提出,把人們的閱讀時間,從花在相對不太重要的主題,指向他說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事件”。
如作者指出的,隨著機器人從弱人工智能時代演進到強人工智能時代,人與機器之間互相加強的正反饋循環不斷加快,最終的結果是將產生“智能爆炸”,很可能最終生產出一臺比任何人類都聰明十萬甚至上百萬倍的機器。《機器人時代》指出,如果這樣的智能爆炸真的發生的話,肯定會對人類產生巨大的影響。事實上,它很可能對我們的整個文明都將造成破壞。用未來學家和發明家雷·庫茲韋爾的話說,它會“撕裂歷史的結構”,迎來一個被稱為“奇點”的事件或者時代。作者把機器人分為兩類,一類叫專業或“弱”人工智能機器人,“比如能搬箱子或做漢堡的機器人,能創作音樂、寫報告,或在華爾街交易的算法”,相當于機器人中的藍領。
“弱”人工智能機器人給人們帶來的問題,屬于近憂。最主要的問題是搶人的飯碗,帶來人的失業。作者說了一句特別刻薄的話:計算機要取代你的工作并不需要復制你所有的智力,它只需要完成你為獲得報酬所做的具體事情就好。這等于說,發明藍領機器人并不需要在做好事方面有多高的能力,只要能達到搶人飯碗的要求就夠了。
實證的例子是,美國從全球搶回制造業,卻沒顯著提高就業,因為就業機會被機器人搶走了。書中指出,2014年5月,美國就業人數終于回到大衰退前的峰值,但是收入卻下降了。 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被稱為“強人工智能”。它能達到遠高于藍領工人的智能水平,甚至超過整個人類的智能水平。
書中介紹,雷·庫茲韋爾在2005年出版的《奇點臨近:當人類超越生物學》一書中預測,第一臺真正的智能機器將在21世紀20年代末建成,奇點本身將在2045年左右發生。庫茲韋爾希望利用奇點的到來,在父親的墓地采集其DNA,然后讓父親復活。奇點人更多的興趣是讓自己永生,為此正在設計“長壽逃逸速度”的計劃。 問題是,人的永生會不會同時又是人的終結?1993年圣迭戈州立大學的弗諾·文奇在“即將到來的技術奇點”中寫道:“在未來30年間,我們將有技術手段來創造超人的智慧。不久后,人類的時代將結束。”道理很簡單,如果機器人的智慧超過人類的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比如像人與寵物現在的智力差距的水平,機器人會不會拿人當寵物,甚至更糟糕?
書中有個對強人工智能專家的調查,結果是:42%的人認為能思考的機器將在2030年前創造出來,25%的人選擇在2050年前,20%的人認為2100年之前會發生,只有2%的人認為永遠不會發生。你,希望這一切最早在15年后就發生嗎?作者希望通過他有所過濾的事實,引導人們從以下視角看待機器人時代:加速發展的技術能否將我們的整個體制顛覆到某個程度,以至于可能需要進行根本性的結構重組來維系我們的繁榮?這無疑是有意義的。通過制度變化來適應或駕馭技術變化,這是正常人應有的思維。但問題是,我們需要對技術問題進行更全面的判斷,以看出問題的兩面性。 “弱”人工智能機器人一定導致作者所說的低就業和低收入嗎?早在2012年11月20日,我向清華大學學子介紹安德森時,就提出“新工業革命”是一個反例。因為“創客”就是一種反向提高就業和收入的勞動密集型的技術經濟形式。
問題癥結在于,機器人理論忽略了人的自由意志的基本表現形式,即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這導致人會創新。一旦“機器”(如開發工具)可復制并零門檻提供給勞動者,會以創客這樣一種大眾創新的方式開辟新就業方向。機器指向的是專業化,人指向的卻是多樣化。機器人只能取代專業化的人,卻無法取代多樣性的人。前者稱為勞動力,后者稱為勞動者。“強”人工智能機器人會毀滅人類嗎?強人工智能可能不僅具有專業化能力,而且可以降低多樣性的成本,但這只是智能,而非智慧。人的自由意志的高級表現形式,就是智慧。人工智能與人工智慧的關系,好比極限的數列與極限值的關系,永遠趨近,可以近似認為相等,但永遠達不到。這是最大膽的人工智能專家也不敢稱自己是人工智慧專家的原因。
因此,事實真相很可能是:機器人與人的距離,以斯芬克斯的標準衡量,永遠等于奧林匹斯山下的凡人與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的距離。人子,請以宙斯之眼俯視機器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