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量生產
編程快速輕松的設備的內在彈性,將會大大減少機器人為符合成本效益所需重復的特定任務的次數。這將會降低產量門檻,讓機器人成為年產量以數十或數百而非數千或者數十萬來計的細分任務經濟可行的選擇。它也將讓機器人成為小批量生產和產品組合差異性很大的公司的可行選擇。例如,現在用于航空航天的柔性履帶產品能夠利用指引其運作的視覺系統在機身上“爬行”。這種低量生產自動化帶來的成本節約將會讓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組織受益:小企業將能夠首次用上機器人技術,大企業可提升其產品組合的多樣性。
新興技術可能也將進一步簡化機器人編程過程。例如,通過一系列的移動來指引教導機器人的做法已經頗為常見,但快速發展的語音識別技術意味著,不久以后給它們發出語音指導也將成為可能。
2、高度可變的任務
人工智能和傳感器技術的進展,將會讓機器人能夠應對任務間更大的多變性。這種因應所在環境的變化來調整行動的能力,將會給一些領域帶來自動化的機會,比如高可變性的農產品的處理。在日本,實驗已經證明,借助立體影像系統來識別水果的位置和評估它的成熟度,機器人能夠將采集草莓所需的時間最多削減40%。
這些能力也將會驅動各個行業領域的質量提升。機器人將能夠在生產期間彌補潛在的質量問題。相關案例包括:根據兩個部件之間的尺寸差異調整用于裝配它們的力度,或者選擇和結合尺寸不同的部件來實現合適的成品尺寸。
機器人生成的數據和更好地利用它們的先進分析技術,也將會有助于理解決定產品質量的根本因素。例如,如果裝配期間高于正常水平的扭矩要求,被發現與未成熟產品故障有關,那在生產期間就能夠調整制造程序來檢測和修復這類問題。
3、復雜的任務
如今的通用機器人在控制它們的移動上能夠精確到0.1毫米,機器人當前配置的重復精準度則達到0.02毫米。未來的機器人可能將會提供更高的精準度。這種能力讓它們能夠參與日益精細的任務,比如穿針或者裝配高度復雜的電子設備。機器人也在變得更有協同性,現有的控制器能夠同時驅動數十個軸線,讓多臺機器人共同進行同一項任務。
最后,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分析來自那些傳感器的數據所需的計算能力,將會讓機器人能夠承擔之前需要高技能技工來完成的任務,比如切割寶石。這些技術甚至可能允許展開目前完全無法展開的活動:例如,在它們被用于彌補底層材料的偏差,或者在結構表面“繪制”電子電路的時候,實時調整涂料的厚度或者成分。
4、與人類共事
企業還將擁有多得多的自由余地去決定用機器人自動化哪些任務,決定哪些任務人工手動進行。先進的安全系統意味著機器人能夠在人類同事旁邊承擔起新的崗位。如果傳感器顯示存在與操作員發生碰撞的風險,機器人會自動減慢速度或者改變路徑來避免碰撞。這種技術可讓機器人用于原本手動的裝配線上的個體任務。安全欄和聯動裝置的移除意味著運營成本會降低,對于小公司來說是一大利好。能夠將機器人和人工共事,在二者之間重新分配任務,也有助于提升生產力,因為它可讓企業因應需求的波動重新平衡生產線。
機器人能夠在人類身邊安全運作,也將為環境嚴格受控的工廠車間以外的應用打下基礎。在線零售商和物流公司已經在它們的倉庫里采用各種形式的機器人自動化技術。不過,試想一下,如果車載機器人能夠在物流配送車輛中預先分類整理好包裹,那會給包裹配送員帶來多大的效率提升。
5、靈活的生產系統
自動化系統正在變得越來越靈活,越來越智能,能夠自動調整它們的行為來最大化產能,或者最小化每單位成本。用于飲料填充和包裝線的專家系統能夠自動調整整個生產線的速度,來適應任何屬于特定生產批次的關鍵制約環節的活動。在自動化生產中,專家系統能夠自動對生產線速度作出小幅的調整,進而提升單獨加工線的綜合平衡,最大化整個制造系統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