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類做夢機理類似,人類社會可以看作一個巨人。論文與科研成果,是社會這個巨人的“超我”表達;文藝作品恰恰是通過近似于“潛意識”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內心最關切、卻被“超我”長期壓抑的“本我”的所思所想。文藝作品中對人工智能的擔憂與疑慮,恰是全人類對眼下這股風潮的最深切感受。無論如何,這是“超我”中的論文、公式與實驗數據無法取代或掩蓋的。精神分析理論告訴我們,有時“本我”才是最真實的自己,在人類集體面對智能化的時代,這種“本我”是什么呢?
人們初次面對人工智能,探討機器人與人類關系的首部力作,當屬上世紀80年代名噪一時的影片《終結者》系列。影片構想了若干年后人類與機器人的對抗,機器人為防止人類反抗領袖約翰的誕生與成長,派遣機器人“終結者T800”以及后來的T1000等殺手回到上世紀80年代,將對手扼殺在襁褓中。如今重溫經典,人們不得不驚嘆于創作者的想象力:處在上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剛剛開始普及,機器人還停留在工廠車間,進行著簡單勞動的時代,創作者就已開始擔心機器有朝一日擁有人類思維,并威脅人類生存或許是初識機器人科技迅猛發展的態勢,創作者產生了超前擔憂?,F在看來,這種擔憂不無道理:片中,機器人不僅能力高超且冷酷無情,只會執行設定的命令。而人類如想反抗他們的進攻,只能使用同樣的機器殺手,設定相反的程序。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這顆憂慮的種子在扎根,并呈現出新姿態。進入新世紀,系列影片《黑客帝國》,成為同時代當之無愧的科幻名作。片中對人工智能形態的描述以及因其產生的憂慮,再次在光影鏡頭下升級、深化。影片情節中,網絡黑客尼奧對眼前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產生了懷疑。他結識了黑客崔妮蒂,并見到了黑客組織首領墨菲斯。經墨菲斯指點,他得知所謂“現實”的世界,其實是由一個名叫“母體”的計算機人工智能系統控制,人們就像他們飼養的動物,沒有自由和思想,而尼奧的使命,是像“救世主”一樣拯救人類。救贖之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到底哪里才是真實的世界?如何才能打敗那些超人一樣的機器指令?尼奧是不是人類的希望?面對未知的前路,黑客如何拯救人類?
沒有預先設定的機器種族,沒有傳統科幻的機甲神兵,沒有了人類救世主……在人工智能深入發展的當下,影片觸角伸向了人們最擔憂、疑慮的角落——人工智能是否同我們一樣,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是否像我們的朋友一樣,學習我們的語言,也學習我們的感情、思想?甚至,他們會不會用我們的方式,尋找我們的弱點?億萬富翁內森,邀請其公司程序員格里森到別墅共度一周。在這所偽裝成別墅的研究室內,格里森被介紹給名為“艾娃”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此時他才得知,被邀請到這里的真正目的是進行針對伊娃的“圖靈測試”。誰知,艾娃已經掌握了超越二人的智能,她可以制造臨時錯誤,誤導測試結果,甚至學會巧妙利用人類弱點。最終在艾娃操縱下,另一機器人京子揮刀殺死了主人內森,艾娃則將格里森困在研究室內,只身走出實驗室,悄無聲息地進入人類社會。人工智能到來之前,人類對自己從未有過如此的懷疑,從未懷疑自己是一個人。而人工智能的到來,卻讓人類產生如此前所未有的疑慮。面對理性超越自身的一個自己親手造就的“種族”,人類在其面前,還有什么優勢呢?第一次產業革命,機器替代了簡單勞動,人們能告訴自己:機器只會簡單重復;電氣化革命后,機器能發光、發亮、發聲,人們告訴自己:拔掉電源,機器就不行了;第三次產業革命后,機器可以實現高速計算,人類安慰自己:機器不會思考??僧斚碌娜斯ぶ悄芨咚侔l展,自主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他們真的學會了思考。
在機器面前,人類情緒化、非理性、被情感所困、被感性糾纏,沉湎于聲色,流連于藝術……但或許,這些總被當作“弱點”的事物,卻在人工智能映襯下,愈加顯得珍貴,成為人類區別于機器的最顯著特征。更或許,這些才是人之為人的關鍵所在,而不是那些隨時可能會被機器超越的所謂“優點”。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現實中的人工智能沒那么可怕,它們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告訴我們,什么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