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每一天是從一串串數據流開始的。早高峰來臨前,位于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城市數據大腦” V1.0平臺就已快速運轉,分析研判路面情況,調整紅綠燈疏導交通,通過手機終端等多種渠道,把交通信息反饋給市民,引導他們避開擁堵。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建設智慧城市,杭州已經走在了前列。
以大數據交通治堵為突破口
根據杭州城市數據大腦分析140路監控視頻發現,在浙江省人民醫院門口,一度有交通混亂的現象,一天收到規律性報警最高達156次。另外,省新華醫院門口、小河路等,日報警次數也都在50次以上。城市數據大腦,通過交通信號燈智能調控,再加上交警駐點執勤等綜合治理模式,讓這些交通亂點的交通狀況馬上大為改善。據了解,去年7月上線運行的城市數據大腦V1.0平臺,目前已接入了路口、路段、高架匝道等點位136路,監控視頻249路,相當于市區9%的規模。V1.0上線運行后,公安交警部門開始籌建“城市數據大腦”交通信號配時中心,對全市的信號燈進行集中、統一、專業的配時管理。2017年9月7日,公安交警部門還啟動了首批由24警+48名特保組成的交警機動隊TPTU,采取大功率摩托車巡邏為主的勤務模式,快速處置“城市數據大腦”報警發現的各類事件,目前分別在高架大隊和景區大隊試點。
經過這半年時間的運行,“城市數據大腦”成效初步顯現——5月份以來,大幅提升了非現場執法和視頻圖像深度應用對重點車輛、重點違法的查處力度。2017年6-12月,杭州交警交通違法查處量已連續7個月位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首位,其中,10月9日全市查處各類交通違法達到了歷史最高的7.35萬起。同時,試點道路通行效率提升明顯。市區試點的中河——上塘高架道路、莫干山路等主干道平均延誤分別下降15.3%和8.5%,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
具備檢測交通生命體征等功能
據公安交警部門介紹,V1.0具體由交警指揮中心為主應用,轄區大隊分區具體實施,專業力量合成作戰,推動指揮體系專業化、信號配時社會化、路面勤務動態化,旨在提高對整個城市交通管控能力和試點道路的通行效率。它的一大功能,就是檢測城市交通實時生命體征。通過歸集數據、歷史和實時比較,得出了日交通量、擁堵指數、延誤指數、主干道車速、快速路車速5項城市交通“生命體征指標”,為交通管理研判、評估和決策提供大數據支持。平臺基于交通流理論和交通特性分析,整合高德地圖數據和交警數據,通過速度差、失衡度、延誤率等16項參數指標,科學設定交通堵點算法,對路口、快速路匝道以及道路斷面每2分鐘進行一次檢測與計算。平臺運行以來,成功實現交通堵點報警4.67萬次、信號燈報警1.63萬余次。公安交警部門還可以立足交通事件的規律性報警來發現城市交通亂點,通過交通工程、交通組織、交通設施優化等綜合方法來治理。平臺運行以來,在接入的249路監控視頻分析中,發現規律性的交通亂點8個,其中潮王路新華醫院門口一天規律性報警最高達197次,通過社會綜合治理,調優交通組織、理順內部循環,通行秩序得以明顯改善。
治堵樣板可供復制可借鑒
杭州率先在國內研發“城市數據大腦”,也是一次政企合作的創新。具體來說,摒棄了“數據己用”“交通專治”的固有觀念,通過政府部門主導主動主控,阿里巴巴等企業提供技術支撐,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政府數據正式面向市場主體開發,在數據利用上真正體現服務民生的價值,在治理體系上真正從專治走向共治,在合作模式上真正形成“企業依靠政府,政府相信企業”的氛圍。通過實踐探索并以此為紐帶,也加強了政府部門間的協同配合。公安機關在此期間對內深化大數據警務改革,對外歸集共享數據,不僅為城市管理的其他“小腦”建設探索和積累了經驗,也提升了自身的治理能力,向全國提供了可供復制和借鑒的治堵樣板。接下來,杭州交警將著力推進“城市數據大腦”交通V1.0后續建設和V2.0項目的方案制定工作,并在V2.0研發中增加視頻技術深度應用板塊,將繞城公路單元納入實施范圍,爭取早日建成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