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進口減速機交付周期紛紛延長,6-12個月的時間成為常態,長周期交付下國產減速機是否有機會在國內市場打開局面?
國外在先進減速機設計生產生已經十分成熟,市場份額極為可觀。而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日本公司占據了絕對性的主導地位。單納博特斯克和哈默納科兩家公司就占據了全球75%的工業機器人減速機市場。巨頭納博特斯克發展規劃與中國市場規劃預估目前工業機器人減速機種類主要RV減速機與諧波減速機為主,納博特斯克占據了60%全球市場份額,中/重載機器人其RV減速機更是高達90%的份額,在2017年6月其RV減速機就累積生產到了700萬臺。該公司宣布,將向日本津市的主力工廠與中國常州市工廠投入70億用以提升產量,預計2018年產量提升為84萬臺,2019年達106萬臺,至2020年將產量提升為120萬臺,常州工廠產能提升為20萬臺。
據國家權威部門統計預測2015年減速器新增需求為23.6萬套,2016年達29.6萬套,2017年為36.9萬套,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對減速器新增需求將達到46.2萬套。在2018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12.7萬臺,工業機器人減速機市場規模將達25億元。而按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估計,在2020年工業機器人減速機需求將為90萬臺(一般每臺機器人用到4-6個減速器);預計在2025年工業機器人減速機需求將達到105萬臺,需求規模保持在75億元以上。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減速機市場規模約為11.5億元,預計在2020年規模市場擴大至40億元,利潤驅使國內資本對國產減速機的研發。外加外企龍頭在減速機價格上的不一致,讓國產工業機器人誠心期待國產減速機的發展??上驳氖俏覈呀洺霈F了一批優秀的國產減速機企業。
一定程度上,那些在沒有政府足夠的補貼與支持情況下,還在堅持研發、生產減速機的企業是應該給與足夠敬意的——因為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在做減速機的基本都是處于虧本運營。這和國產減速機的幾個問題息息相關。首先,國內減速器市場不穩定,市場對國產減速器的信任感極低,國外廠家對減速機的使用壽命保證為8-10年,國產減速機投入市場也不過4-5年,壽命還誠待時間的驗證。乃至有個段子說“工業機器人出了問題,用國外的減速器的優先排除減速器出了問題,用國內減速器的優先檢查是不是減速器出了問題。”實際上國產減速機的性能使用上已經可以和國外的一些產品媲美了。就近幾年國外RV與諧波減速機價格下降幅度達40%-50%來看,國產減速機的確威脅到了外企的市場。目前大家默認日本減速機價格高于國產價格20%,如果差價超過30%則客戶更愿意實用國產。
其次,設備及研發成本高,加工制造減速機的設備極其昂貴,動輒上千萬。同樣有個段子說一位財經記者問減速機生廠商:“請問您融資三個億,打算用來干什么呢?”“先把拖欠供應商的欠款、拖欠工資、獎金啥的先發了,然后還下買設備的欠款”“那剩下的呢?”老板抬起頭,吐了口煙“剩下的啊,慢慢還……”再次,未實現大規模量產。事實上很多企業具有大規模生產的條件與能力,但是出于商業的謹慎,往往根據實際訂單進行生產,如此一來成本的平均就抬高了。不過隨著這些年市場的試探,企業已經開始逐漸實現規?;a,可以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量產國產減速機將出現在市場上與國外產品爭奪市場。
那么國產減速機的出路在哪里?量產一直是個問題,不然日本也不會將交付期延長,如果做得到產能擴大就能將自己的供貨周期縮短,某種程度上這種優勢是國外所不具備的。這比“壓死駱駝的最后根稻草”有效的多。國產減速機在技術上真的不差國外了,就日本來說十幾年前的技術領先在如今看來也是同一水準,且隨著國家對機器人產業的重視與全面發展的重視,鼓勵了一大批人才涌入這一領域。性能上國產已經可以替代進口,但噪音、發熱都還有些瑕疵。RV,不過是納博特斯克減速機的一個型號,做大做強就成了一個行業的方向,國產減速機要想突破,在減速機設計上創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做減速機的研發燒錢,單個企業很難做到突破性進展——聯合產業鏈與同行不失為出路。要知道巨頭也是這樣聯合起來的。
同時在國家《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將“強化產業創新能力納入五大主要任務,對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健全機器人創新平臺、加強標準體系建設以及構建檢驗認證等方面著手,完善機器人協同創新”列為國策。隨著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的增加,國內減速機市場及技術的利好雙向輔助,2018年國產減速機市場規模有望擴大,年增速將超25%,減速機的未來是擔當同時也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