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介紹了工業機器人上游零部件,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機器人的進化。愣愣的機器人也可以很軟,也可以很暖,也可以很敏感。這從它的感官和身體潛能被挖掘開始。我是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我一度被關在圍欄里做直線運動,獨自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包括移動物體到指定位置、定點焊接、噴涂等。但是隨著中小企業對成本控制和小批量訂單的要求,人們希望我的身體可以更靈活,可拆卸可組裝可搬運,也希望和我并肩完成一些高精度的工作。于是,人類開始引導我覺察。我以自然為師,觀摩軟體生物和軟組織,以此開發機器人執行需要觸覺或靈活性工作的潛能。
哈佛大學設計的柔性機器人 “Octobot”,靈感來源于軟體動物章魚。Octobot 不是電動的,而是用包含化學反應的微流體通道完成自動化。目前,工業機器人主要在車間里完成簡單、繁重的重復性工作,如移動物體到指定位置、定點焊接、噴涂等。而柔性機器人的出現,則開發了機器人執行需要觸覺或靈活性工作的潛能。與傳統剛性機器人相比,軟體機器人的自由度更多,可變形性更強,能量吸收更好。
作為軟體機器人的我在醫療領域已有了不少應用,但在工業領域,大多數時候還是呆在實驗室里,嘗試各種新材料,通過各種刀山火海、碰撞傾軋的考驗。因為只有這樣,我才可以進入協助人類探索自然,在極端環境下執行特殊任務。哈佛大學設計的最堅強的柔性機器人,由幾乎不可破壞的硅橡膠制成。 它獨立移動,抵抗火災,酸和溫度遠低于零等惡劣環境。 它運行在電池上,可以將負載提升到3.4公斤。 像Octopus一樣,它可以用來探索人類危險且無法進入的區域。為了因對諸如噴涂、打磨、縫紉等復雜、非標場景的工作,人類想與我協作,前提是我能給他們安全感。所以他們在教我感覺到附近有人類時能立即降低力度。
這就是我的協作形態,目前許多國際巨頭都進入了這些領域,包括優傲機器人公司(Universal Robots)的UR協作機器人系列,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YuMi,和Rethink Robotics公司智能協作型機器人Baxter和Sawyer等。Rethink Robotics公司智能協作型機器人Baxter,單臂最大工作范圍為1210毫米,可同時處理不同的兩項任務, 或者實時處理同一任務以實現輸出最大化。雖然我的協作態不像軟體態那么軟骨頭,但是關節的靈活性還是打通了,這使我能根據主人的牽引指示做一些高精度工作。更易控制的硬骨頭也讓我不僅僅是留在實驗室,而是參與到工業的實際應用中。
正如《經濟學人》提倡的“終生學習”,我不斷get新技能,創建腦回路,促進腦組織的發育和完善。例如,通過深度學習,我不僅開始觸摸,計算,還能借助機器視覺和路徑規劃等工具來觀看、規劃。引導和定位:上下料使用機器視覺來定位,引導機械手臂準確抓取。外觀檢測:檢測生產線上產品有無質量問題,該環節也是取代人工最多的環節。高精度檢測:0.01~0.02m甚至到u級,人眼無法完成的高精度檢測。利用機器視覺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和理解,以識別各種不同模式的目標和對象??梢赃_到數據的追溯和采集,在汽車零部件、食品、藥品等應用較多。
然而平面視覺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當遇到工業常用的金屬、玻璃等材質易引起的強反光、物體重疊、遮擋、陰影和復雜背景、環境微光、黑暗、灰塵和油脂等情況時,我也會顯得手足無措。因此我在人類的幫助下努力訓練立體視覺,以完成一些無序分揀工作。路徑規劃倒是運動學的經典問題,我逐漸從單純服從主人或前進或后退的命令,到根據記憶中圖像、采樣等信息來自己設計最優的安全路線。You see? 我,機器人,為了幫助人類,在人類的幫助下開始覺醒,步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