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朝鮮日報》委托該國人口專家研究預測的數據顯示,今年該國合計特殊出生率(即一名女子一生生育孩子的數量)將跌至目前世界最低的0.9,跌破1.0的重要關口。
韓國人口增長率跌破“臨界值”
按照公認的規律,要使韓國人口穩定在目前的水平,出生率需要維持在2.1的水平。即使維持在1.5至1.3左右,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而韓國現狀卻早已遠低于“臨界值”。這種情況,在朝鮮甚至全球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即便是在朝鮮戰爭和1997年金融危機時期,韓國每年的新生兒數量都超過了63萬人,但今年新生兒將不到33萬人。按照這個趨勢,在2030年,韓國人口就會開始減少。
減少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沒有年輕人補充。老齡化社會下的撫養比,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目前,65歲以上老人占韓國總人口的13%,到2060年比例將變成40%。這就意味著1.5個韓國年輕人撫養一個韓國老人。
應對這個局面的短期方式,必然是退休年齡延長。這種延長并非官方要求,而是生活所迫。韓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而實際上,人們平均工作到71歲才會真正休息。在韓國,有420萬老人在工作,而韓國總人口也才5000萬。由于知識落后、體力下降,老人能找到的工作也是諸如快遞員、保安、清潔工、加油員等低端崗位。
韓國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實際工作到70歲,韓國人預期壽命達到81歲。所以,有樂觀的韓國老人說:“還有10年時間留給我們自由支配。”悲哀的是,這不會是事實。因為當子女的支持減少之后,老人的生活質量,甚至預期壽命,都會出現下降。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過去15年,認為應該贍養父母的韓國人的比例從90%暴跌到37%。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對一個家庭是如此,對一個社會,乃至對全世界,也都是如此。
靠機器人解決養老問題可行嗎
所以,根本上,長期的解決辦法,還是需要增加人口。人口學家、奧地利科學院維也納人口研究院主任沃爾夫岡·盧茲(Wolfgang Lutz)提出過三大“低出生率的陷阱”,即育齡女性人口減少(人口學因素)、青年一代的理想子女數的減少(社會因素)以及未來預期收入的減少(經濟條件)。而這三大要素韓國全具備。
但這非常難。為了鼓勵生育,過去12年里,韓國政府砸了15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232億元),包括5歲前的免費兒童看護,給孕婦的現金補貼以及支持青年俱樂部,但很明顯并不成功。
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人們的生育欲望?一方面,經濟發展造成了生育欲望的下降,是因為人們當下工作忙,壓力大,同時,閑暇時間也有了更多、更豐富的安排,也解放了人的個性。另一方面,人們其實對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長期上漲的房價,日漸完善的醫保、社保,這些社會福利都使得人們降低了對“子女養老”的依賴,觀念上也發生變化。再加上時間會影響到人的理性,未來悲慘的晚年生活也未必打動得了當下的抉擇。
從這個意義上看,長期來看,世界各國都會降低國家提供的兜底性養老保障,從而刺激人的生育欲望。
但無論如何,這些政策的變遷,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近期的三五十年內,鼓勵生育政策難見效。饒是如此,養老問題還是得解決。
養老問題的本質,不管是養老金,還是老人的醫療開支,本質上都是一國某階段的時間斷面上,勞動如何分配的問題。缺少年輕人,就是缺少勞動。在這種情況下,養老問題就是政府要做好無米之炊。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向之一,是新技術。比如,現在大紅大紫的AI技術,機器人技術。雖然,AI技術、機器人技術離仿人形機器人還差得很遠。但是,投入到自動化生產線中是相對成熟的。自動化生產技術的發展,的確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
有了勞動,還有分配問題。對于國家整體而言,資產無法養老,能夠提高養老水平的,只能是通過公共政策改變一國勞動的分配比例,也即國家的投入。多少用于建設,多少用于養老,多少用于軍費。
某種程度上,勞動分配在養老上的比例,可以通過一國的養老金政策、醫療開支占GDP的百分比反映出來。以日本為例,其醫療保健支出2015年為55萬9354億日元,在GDP中占比為11.2%。美國的這一比例為16.9%。未來,不僅是韓國,只要出現老齡化危機的社會,就不得不把勞動分配到養老的比例提高。
如今,韓國、日本、俄羅斯乃至中國,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老齡化危機困擾,如何應對各自的生育危機,顯然已經成了一個共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