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的體型越來越小,也越來越輕量化,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模仿昆蟲的微型機器人,這些“昆蟲機器人”有何作用?
1989年,世界上第一臺全自主的昆蟲機器人Genghis研制成功,主要用于研究行為控制。昆蟲機器人是基于復雜機構學、運動學、動力學、昆蟲步態、控制、神經網絡、多生命體系統等的研究,其應用領域有太空探險、科學探險、排雷、教學科研平臺、博物館展示、娛樂等。
2013年,有科研團隊曾研制出能像敏捷的昆蟲一樣飛行的微型機器人,其羽翼由碳纖維構成、重量遠不足1克并擁有超高速電子“肌肉”,這種微型飛行機器人可以在倒塌的建筑物里、在微小狹窄的空間中飛行、搜尋幸存者,可用于災區搜救行動和環境監測等。
2018年,科研人員曾根據跳蛛、蜜蜂的生物特性來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據介紹,這種機器人可能能模仿一種北美東部較常見跳蛛的強悍彈跳能力。未來這些吸收了昆蟲屬性的機器人或許能為工業等領域帶來新的技術變革。
微型機器人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機器人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在科研技術克服了材料與能源供應等難題之后,“昆蟲機器人”的“身材”將會縮得越來越小,它們的用途也將更加多元。將來,它們可能會去到許多人們不能進入的角落和縫隙;或許還可用于環境監測,分散到一些棲息地檢測微量化學物質或其他因素,或許可以像許多真實的昆蟲一樣協助作物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