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發了一種3D打印的微型機器人,這些微型機器人有朝一日可能會分組工作,以感知環境變化,移動材料,并可能有一天在人體內修復傷害?!?/span>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完善可以同時進行一項工作的小型機器人,以便更大規模地完成任務。該微型機器人長度僅僅2毫米,大約比世界上最小的螞蟻還要小一些,這款機器人的原理是根據配置響應不同振動頻率,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調整振動頻率來控制各個機器人。振動會使機器人的彈性腿部進行移動,振動的幅度可以控制機器人移動的速度。
別看這種機器人的個頭這么小,但是它可以在一秒鐘內展開,覆蓋范圍超過自己長度的四倍,如果在醫學上應用,作用相當大。不過由于它的體積實在太小了,因此需要通過小型設備產生振動并且由外部進行供電,因為沒有一款足夠小的電池可以安裝在這么小的機器人身上。
這么小的機器人,是通過使用TPP工藝,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一旦受到紫外線照射的樹脂塊的部分經過化學處理,剩下的部分就可以被沖走,留下機器人的結構。研究人員稱,這更準確地說是書寫,而不是傳統的光刻。盡管還在研究階段,但是我們都希望這種新型的技術可以在醫學等領域造福人類。
盡管它們的尺寸很小,但這種微型機器人的在一秒鐘內可以移動自身長度的四倍距離。機器人具有粘合到聚合物主體上的壓電致動器,該聚合物體使用雙光子聚合光刻技術進行3D打印。小的執行器產生振動,并由外部供電,因為沒有足夠小的電池安裝到機器人上。振動可以來自機器人正在移動的表面下的壓電振動器。振動會使機器人腿部的彈性腿向上和向下移動,從而推動機器人前進。振動的幅度控制著機器人移動的速度。
這種微型機器人使用TPP工藝在聚合單體樹脂材料上由3D打印機中制造,被紫外線照射的樹脂塊部分被化學處理后,剩下的部分可以被沖走,留下機器人結構。另外,壓電執行器在振動時也能產生電壓,使傳感器在設備上運行。
【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機器魚,可成為本地蝌蚪的保鏢,能夠對抗澳大利亞淡水河流中的入侵害蟲(一種蚊子),用于保護當地物種!】
他們研究了來自北美的入侵性蚊子的天敵的外觀和游泳模式,并將這些特征整合到一種機器人捕食魚中,讓它看起來像真正的蚊子捕食者一樣移動。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一種計算機視覺系統,允許機器魚根據運動狀態、外形和行為,實時識別侵入性蚊子和蝌蚪,以便對這兩種物種采取不同的行動。受到攻擊的蚊子會失去大部分能量儲備,并可能危及生存,和失去長期的生育能力。
“當它們威脅蝌蚪時,通過對侵入性蚊子進行實時攻擊,保護本地蝌蚪,成為機器人保鏢。“我們希望證明使用工程機器人魚的最先進技術可以幫助保護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并防止入侵物種的傳播。”
【效率達CPU一萬倍的神經形態芯片發布后,英特爾引發了多方吐槽】
在正在舉行的2019電子復興峰會上,英特爾推出了一個類腦芯片系統,這個系統名為Pohoiki Beach,看起來來頭不小,擁有800萬個人工神經元。英特爾介紹說,與通用CPU相比,Pohoiki Beach系統能將處理AI算法的速度提升1000倍,效率提升10000倍,可用于自動駕駛、電子機器人的皮膚和假肢等場景中。
這是一種神經形態芯片,可以通過數字電路來模擬人類大腦的功能,可以從環境反饋中直接學習,因此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Loihi內部由128個計算核心組成,每個核心有1024個“神經元”,總計超過13萬個神經元和1.3億個突觸鏈接,和大腦的神經元一樣,它們可以調整相互之間的聯系,以適應新的任務。
從神經元數量上講,Loihi比龍蝦的大腦還要復雜一點。不過與人腦相比還相去甚遠,人腦由超過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Loihi具有可編程微碼學習引擎,用于脈沖神經網絡(SNN)的片上訓練。它將時間納入其操作系統中,這樣的組件不會同時處理輸入數據,能用于高效實現適應性自修改、事件驅動和細粒度并行計算。
而這個Pohoiki Beach系統,就由64個英特爾Loihi芯片組成,它們被安裝在一塊“Nahuku”板上,每個板上有8到32個Loihi芯片。因此,Pohoiki Beach系統包含多個Nahuku板,可以與英特爾的Arria 10 FPGA開發套件連接。
英特爾表示,與傳統CPU相比,Loihi處理信息的速度提高了1000倍,效率提高了10000倍,在某些類型的優化問題上,速度和能效比CPU提高了三個數量級以上。
此外,英特爾還表示將Loihi擴展50倍,保證算力,只增加了30%的能耗,而常規架構的芯片需要50倍能耗。英特爾表示,Pohoiki Beach將非常擅長神經類任務,包括稀疏編碼、路徑規劃、同步定位和映射等,這都是用于自動駕駛,機器人室內測繪和高效傳感系統等所有算法。
英特爾實驗室總經理Rich Uhlig表示,已經超過60個在英特爾的合作伙伴使用這個系統了,用此來解決復雜的計算密集型問題。